第六期(总第6期)
丽水市自然资源简报
第六期
(总第6期)
目 录
●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盛乐山来丽调研指导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继坤赴莲都区调研指导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 缙云县“围剿控”战术实现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标连续16年“双下降”
● 松阳县实施“拯救老树行动”促古树古村保护利用协同共进
● 简讯三则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盛乐山来丽调研指导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4月26日至28日,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盛乐山带队来丽调研指导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张颖洁、相关县(市、区)负责人陪同调研。
盛乐山一行深入莲都、龙泉、缙云等县(市、区),现场调研指导碧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谋划、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矿山生态综合整治、缙云好溪流域综合治理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丽水市瓯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汇报。
盛乐山充分肯定了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成效,认为丽水市自然资源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嘱托,在大花园核心区建设、国家公园创建、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体现了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具体举措扎实有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称赞“秀山丽水、养生福地”。
对下步推进瓯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盛乐山强调,一要锚定目标,找准主题。把瓯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的重要载体、大花园核心区建设的重要手段来谋划推进,以高站位打造样板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二要科学谋划,彰显优势。与西北等生态脆弱地区相比,丽水生态优势突出,是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生物多样性、原真性保护最好的区域之一,在项目谋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更加彰显生态优势,发挥丽水作为生态高地在保护修复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三要齐心协力,全力推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入好的团队来找准项目的战略目标、实施主题和技术措施,重点在水、林、田的修复提升上下功夫,特别要做深做透“水”的文章。要彰显丽水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的优势,通过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实施来提升生态价值,并以此撬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进一步增强群众在经济上、生活上的获得感,实现生态惠民利民。
(市局办公室 李雪姿)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继坤赴莲都区调研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4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继坤带队赴莲都区调研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莲都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鲁军、莲都区副区长张玉洁等陪同调研。
朱继坤一行先后考察了莲都区野生动物救助站和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通过翻阅台账,与救助站工作人员和养殖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和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现状。
在听取莲都区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情况汇报后,朱继坤强调,一要提高政治意识,坚定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及省人大的《决定》,全面禁止非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二要加快监管体系和机制建设,从人员配置、机构建立、资金保障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科学有效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三要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与上级部门做好对接沟通,积极争取将养殖户养殖动物列入《畜禽遗传目录》《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为养殖户谋出路,减少养殖户损失。四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宣传,提高全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莲都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 仇建习)
缙云县“围剿控”战术实现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标连续16年“双下降”
缙云县有松林面积110万亩,占全县森林面积的65.3%。自2003年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以来,该县不断总结防控工作经验,实施“围剿控”战术,开展综合治理,取得较好成效。2019年,秋季疫情发生面积23.18万亩,同比下降6.7%,枯死松木22.05万株,同比下降27%,连续16年实现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枯死松树数量双下降。主要做法是:
一、层层布控,多元宣传,多种模式开展围堵。一是层层布控,网格化围堵。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松材线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对疫情发生区进行网格化管理,统筹指导开展防治工作;林业部门成立指导组,制定防治方案、技术指导、监督管理等工作;相关乡镇街道均成立工作小组,直接负责防控及辖区内宣传教育、政策协调、质量检查验收、组建管理专业采伐队、建立村级网格员等工作;村“两委”及驻村干部负责本村范围内除治防控工作,并做好村民宣传、病死树封禁,及相关政策协调处理。二是及早谋划,分类化围堵。每年4月、9月份,对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分重点保护区、重点除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类实行分类治理。其中重点保护区内查外拒,确保疫情不发生;重点除治区在专业采伐队彻底清除疫点及周边一定范围的所有枯死松科植物后,对周边松树打孔注药,确保彻底根除疫情;一般防治区全面清除病死树,由外向内逐步实施林相更新改造,压缩发生区域范围。三是多元宣传,全民化围堵。在疫点主要出入口、疫情发生区域的醒目位置设立宣传牌、警示牌;制作宣传光盘,发放到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建立一支以林业技术人员、公益林护林员为主的宣传队伍,长年走村访户,通过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送电影下乡等形式,人对人、面对面宣传引导,调动全体村民做好防治工作。
二、我点你伐,提前干预,主动改造,精准切断传染疫源。一是我点你伐,精准清理切断疫源。组建32支439人专业采伐队,从每年9月初开始,集中时间采伐清理全县枯死松木,春节前完成城镇周边、交通要道、风景区等重点区域当年发生的枯死木清理,2月底前完成上年度发生的松死松木清理;2-3月开展“回头看”,由乡镇(街道)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验收。实行疫木枝桠材清理补助,清理枝桠比例占20%以上,每吨补助400元。2019年秋季以来,已清理枯死松木21.52万株,处理疫木3228万公斤。二是提前干预,防治为先切断疫源。每2年对仙都景区以及各乡镇街道具有景观价值的古松树和防护林松木进行一次“注干”防治,每年5月下旬开始,组织专业防治队伍采用噻虫啉和氯氰菊脂喷粉、喷烟等方法,对五云街道、新碧街道等松材线虫病重点防治区和外围的松林进行重点防治,毒杀松褐天牛成虫,降低松褐天牛密度。三是主动改造,标本兼治切断疫源。实施除治性林相改造,营造阻隔松材线虫病的天然屏障,及时对除治性采伐过的山林进行补植恢复林相。2019年,该县在五云街道周村村和白岩村周边培育珍贵树种林2000亩,在县城迎宾大道两边的1000亩松林实行带状间伐,在仙都风景区、县城后陈山公园周边的500亩山林补植2万余株枫香。通过林相改造有效降了低松林密度,增加彩色、阔叶、珍贵树种,将单一的松林改造成彩色景观林。
三、专技培训,专款专用,完善机制,确保多重保障到位。一是专技培训,确保疫情处置科学准确。每年对采伐队进行统一清理技术培训,明确清理质量与规定;对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网格员、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员开展不少于2次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建立专用监测室,配备专用仪器设备与专业监测技术人员,对枯死松木及松褐天牛成虫等进行取样、分离、镜检和初步技术鉴定,为松材线虫病除治提供准确依据。二是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最大效益。建立防治经费预算制度,由县财政保障足额防控经费,各乡镇街道给予专业采伐队一定补贴。2019年,该县投入资金1740万元,保障了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管理,每年对各单位的防控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杜绝挪用、截流专项防控资金。三是完善机制,确保防控工作落实到位。建立健全疫木除害机制,确定8家疫木除害定点企业,下山疫木由村级网格员监督运输到定点企业,进行卷皮处理。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每年召开2次动员部署会,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研判形势,解决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工作。建立健全督查机制,每周通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进行点评,以最强硬措施,最有效方法,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缙云县林业局 林再亮)
松阳县开展“拯救老树行动”促古树古村保护利用协同共进
松阳县是全国“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2018年出台《“拯救老树行动”实施方案》,通过2年时间,探索出了一条古树与古村保护利用协同共进路子。目前,该县已对137株濒危株和68株保护等级一级的衰弱株开展了救治保护。
一是建立古树名木常态长效保护机制。实行“一树一档”,对古树名木实行统一编号、标识、挂牌,并建立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古树名木的位置、特征、树龄、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信息实行动态化管理。实行“一树一策”,因地制宜、因症施策,通过环境综合治理、土壤改造、生物防治、树洞修补、支撑加固等措施,“一对一”科学制定保护方案,做到“三不”,即“不随意硬化、不千篇一律修围栏、不添加过多人工干预”。枫坪乡南胜村、赤寿乡黄坑口村为保护古树名木拆除建筑物300平方米,三都乡平田村着手“路让树”,重新规划村内道路,为村内的红豆杉古树让出空间。
二是建设古树名木主题公园。因地制宜将古树或古树群打造成古树公园,不仅保护了古树,也美化了环境,使得村中杂乱荒地得到有效的利用,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也给村民提供了一个休憩娱乐的好场所。该县计划在玉岩镇大树后村建设全国最美南方红豆杉主题公园。
三是开展古树名木风景线建设。利用传统古村落这张“金名片”,将丰富的古树资源和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谋划“串点连线”文章,着力打造古树名木精品游览线路,全力助推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该县融合美丽乡村“摄影四都线”,谋划打造四都乡西坑、陈家铺古树精品线;融合箬寮4A景区,谋划安民乡李坑村民宿古树群精品线及玉岩镇余叶、何山头村古榧树、长序榆线三条古树游览线。
(松阳县自然资源局 程峰)
简 讯
★我省首张集体林地地役权证在龙泉发放 日前,省委书记车俊赴龙泉凤阳山自然保护区考察生态保护及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情况,并在兰巨乡官铺垟村为当地村民颁发了全省首张集体林地地役权证,这意味着该林地所有权仍归属于集体,其地役权则归属于国家公园管理单位,国家公园管理单位可凭地役权证行使管理权,禁止对林地进行开荒、开挖、流转等破坏行为,达到依法、规范、长效管理效果。集体林地被纳入国家公园统一管理后,片区林农不仅可获得每年48.2元/亩补偿,还可通过林权抵押获得创业资金,并借助国家公园的金名片,在当地发展农家乐、民宿等,进而实现生态富民、绿色发展。
(市局办公室 周华)
★我市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显成效 日前,我市针对森林火情火灾多发形势,深入开展了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全市共出动354个检查组3389人次深入一线检查,设立检查站(卡点)1144个,护林员开展地面巡护73862人次,开展防火宣传4000多次,张贴通告34992份,清明节期间,鲜花换烟花活动送出鲜花14876株(盆),发现和整改隐患756个,查处违章用火347起。
(市森林公安局 项锋)
?????????????????????????????
?????????????????????????????